黄兔尾鼠
黄兔尾鼠(学名:Eolagurus luteus),是仓鼠科、兔尾鼠属的动物。黄兔尾鼠外形粗硕,个体大,尾较短,耳小,四肢短,爪粗,但不长,背毛夏皮沙灰色,冬皮沙黄,腹毛淡黄。黄兔尾鼠昼间活动,群居,不冬眠,以植物为食,一年产仔3-4窝,每窝产仔平均7只,主要栖息在丘陵及荒漠草原,分布于中国、哈萨克斯坦、蒙古、俄罗斯联邦。黄兔尾鼠已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。
性格特点
黄兔尾鼠为昼间活动鼠类。温暖季节的出洞活动时间大体与当地日出与日落时间相符合,但在阴雨刮风等气温较低天气条件下,活动性明显降低。地面活动主要是觅食。取食范围不大,多在距洞口1-5米左右,很少到10米以外取食。行动迅速,每次采食时间仅10-20秒,将植物杆茎咬断,很快拖回洞内,或置于洞口附近,然后立即再次采食。连续采食10-20次后,才在洞内停留一个时间。冬季不冬眠,栖息地覆雪后,则在雪被之下凿掘纵横交错的“雪道",并在其间活动,一般不到雪面上来。 [3]黄兔尾鼠群居。每一个洞群约占地10-100m2面积。数量高的年里,洞群联成片,分不出彼此的界限。一般有20-30个洞口,最多可达50-100个洞口。洞口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约4-6cm。凡有黄兔尾鼠居住的洞群,洞口外可见到其粪便。洞口呈30。-40。的角度倾斜向地下,洞道距地面约27-40cm。洞道交错,每个洞群洞道总长约20-50m,约有洞口5-8个。有1-3个窝,窝内垫干草,供产仔用。还挖些临时浅洞,临时藏身,以避天敌。 [2]
喂食要点
黄兔尾鼠夏季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,对栖息地内各种牧草均不避忌,甚至撩荒地中的猪毛菜和骆驼蓬等亦不拒食。秋季亦取食种籽。未见黄兔尾鼠有冬藏习性,冬季在雪下觅食。 [3]生活环境
黄兔尾鼠与草原兔尾鼠不同,它更适应在干旱生境中生存,主要栖息在丘陵及荒漠草原,草甸草原不多见。农垦后聚集在农田及水渠附近。 [2]版权声明:宠物网的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者网友推荐收集整理的,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,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 如果您发现本站侵害了您的版权,请立即联系我们,本站将第一时间进行相关处理。